为何近年来我国影视作品产量丰厚却鲜有大师与精品?30日在电影学院闭幕的首届电影教育国际论坛上,多位专家指出,我国电影专业教育存在人文基础薄弱、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,与电影事业发展需要有较大差距。
《中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》显示,截至2010年,全国有105所本科院校开设表演专业、18所开设导演专业、65所开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、33所开设影视美术设计专业、280余所开设动画专业,人才培养规模较大、电影专业教育发展迅速。
但与此同时,我国电影专业教育仍存在突出问题。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童启富表示,艺术院校人文社科教育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,加上近年来学生文化素养整体下降、电影人才市场对实践能力重视等因素,导致电影专业学生人文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。
童启富说,在大学阶段加强人文教育非常重要,但目前,影视专业四年本科教育难以承受培养“精英人才”的重任。为了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,许多电影专业院校在高年级主要安排专业实践,而把公共课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压缩在低年级开设。因为课时有限,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必然会挤占公共课的时间,人文、艺术类课程就很难有时间开设。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,但代价是人文不足、思想理论水平不高,艺术创作缺乏必要的根基。
此外,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、复合型人才缺口大。多位专家指出,目前我国电影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多层次需求。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扎堆,约占总量的80%以上,但高端的创新型人才和与低端的职业型人才均严重短缺。既懂实践又懂理论、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也很紧缺。
大学新闻与学院研究员宋明翰等专家,在影视专业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,应注重人文尤其是本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。通过培养学生对民族与国家历史、发展与未来的认知,学习本民族的文化内涵,推动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跨越式发展。
推荐: